该谱为四川XX等编修,虽然洋洋洒洒数十万字,装帧精美,参考不少资料,但遗憾也很大,说明了我们修谱中存在的严重误区,必须要指出来,为后世者鉴。
1、史料性。一部族谱重要的就是史料的保存价值。但我们发现很多族谱对史料的价值都没有搞清楚。文革思想很浓。对族谱中一些诗词、一些传记,动不动就以封建思想,毫无价值来判断。也许对编者来说,他没有价值,但对史学家或其他家族内研究者来说,何以说就是无用。故对老谱内容,应该全部保留,对其中一些所谓与时代不符合者,可以加注解给予说明,其实老谱中一些资料,并不是单纯的无用。要看什么角度罢了。
2、时间概念乱用。很多族谱一味求新,在时间处理上,对于解放前的人物的生庚全部换算为公历,但没有区分公历和农历的月日换算,同时把年号去掉,对于考证其他的一些史实也造成不便,使族谱丧失了历史感。
3、善作主张。对于老谱内的很多原始资料,要尽可能保留原貌,不要只保留自己的翻译版,没有原文的对照。现在的修谱水平和过去不一样,对于古文的阅读功能不比以前,用你自己的翻译本取代原文,你能保证你自己的翻译好么。再者,用大白话翻译文言不是不可,但文采一下降低好多档次。
4,称呼不当。对于去世或在世的族人,应该要有所区分。族谱虽然是人看的,但也要有一定质量,要有一定文化基础。不能只为了求大白话而去完全通俗化族谱。这不可取。
因此,XX谱虽然华美,但华中不妥之处较多,应该引起注意。
刘学智20150901于成都